今天,我们开始学习另外一种行为型模式,策略模式。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,这个模式也比较常用。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,利用它来避免冗长的 if-else 或 switch 分支判断。不过, 它的作用还不止如此。它也可以像模板模式那样,提供框架的扩展点等等。
设计模式-模板模式与回调函数的区别和联系
复用和扩展是模板模式的两大作用,实际上,还有另外一个技术概念,也能起到跟模板模式相同的作用,那就是回调(Callback)。今天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,回调的原理、实现和应 用,以及它跟模板模式的区别和联系。
设计模式-基于观察者模式实现异步非阻塞 EventBus 框架
今天,我们聚焦于异步非阻塞的观察者模式,带你实现一个类似 Google Guava EventBus 的通用框架。等你学完本节课之后,你会发现,实现一个框架也并非一件难事。
设计模式-观察者模式
今天,我们学习第一个行为型设计模式,也是在实际的开发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模式:观察者模式。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,观察者模式会对应不同的代码实现方式:有同步阻塞的实现方式,也有异步非阻塞的实现方式;有进程内的实现方式,也有跨进程的实现方式。今天我会重点讲解原理、实现、应用场景。下一节课,我会带你一块实现一个基于观察者模式的异步非阻塞的 EventBus,加深你对这个模式的理解。
设计模式-门面模式
平时的工作涉及接口开发,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关于接口粒度的问题呢?为了保证接口的可复用性(或者叫通用性),我们需要将接口尽量设计得细粒度一点,职责单一一点。但是,如果接口的粒度过小,在接口的使用者开发一个业务功能时,就会导致需要调用 n 多细粒度的接口才能完成。调用者肯定会抱怨接口不好用。相反,如果接口粒度设计得太大,一个接口返回 n 多数据,要做 n 多事情,就会导致接口不够通用、可复用性不好。接口不可复用,那针对不同的调用者的业务需求,我们就需要开发不同的接口来满足,这就会导致系统的接口无限膨胀。那如何来解决接口的可复用性(通用性)和易用性之间的矛盾呢?通过今天对于门面模式的 学习,我想你心中会有答案。
设计模式-适配器模式
关于适配器模式,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它的两种实现方式,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,以及 5 种常见的应用场景。同时,我还会通过剖析 slf4j 日志框架,来给你展示这个模式在真实项目中的应用。除此之外,在文章的最后,我还对代理、桥接、装饰器、适配器,这 4 种代 码结构非常相似的设计模式做简单的对比,对这几节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。
设计模式-装饰器模式
今天,我们通过剖析 Java IO 类的设计思想,再学习一种新的结构型模式,装饰器模式。 它的代码结构跟桥接模式非常相似,不过,要解决的问题却大不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