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(六)MyBatis学习笔记-缓存

1. 概述

在MyBatis中允许使用缓存,缓存一般都放置在可高速读/写的存储器上,比如服务器的内存,它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。因为数据库大部分场景下是把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索引出来。从硬件的角度分析,索引磁盘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,读取内存或者高速缓存在处理器上得速度要比读取磁盘快得多。缓存就是将那些常用的数据放在内存中,以便将来使用,以此提高系统性能。

MyBatis系统中默认定义了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两级缓存。

  • 默认情况下,只有一级缓存(SqlSession级别的缓存,也称为本地缓存)开启。
  • 二级缓存需要手动开启和配置,他是基于namespace级别的缓存。
  • 为了提高扩展性。 MyBatis定义了缓存接口Cache。我们可以通过实现Cache接口来自定义二级缓存

2. 一级缓存

一级缓存(local cache), 即本地缓存, 本地缓存不能被关闭,作用域默认为sqlSession。

2.1 验证一级缓存的存在

测试代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Sql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= getSqlSessionFactory();
SqlSession session = sessionFactory.openSession();
try {
EmployeeMapper mapper = session.getMapper(EmployeeMapper.class);
//通过id为1去查询获取员工对象
Employee emp01 = mapper.getEmpById(1);
System.out.println(emp01);

//再次通过id为1去查询获取员工对象
Employee emp02 = mapper.getEmpById(1);
System.out.println(emp02);

System.out.println(emp01 == emp02);

} finally {
session.close();
}

运行结果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从运行结果可以知道,虽然调用了两次查询,但是只发送了一条SQL语句,且两次获取的员工对象是同一个。显示,MyBatis没有再次查询数据库,而是从一级缓存中获取已有的员工对象。

2.2 失效情况

所谓失效情况就是没有使用到当前一级缓存的情况,效果就是还需要再向数据库发出SQL。

2.2.1 sqlSession不同

假设我分别用两个不同的sqlSession进行员工的查询,这时会发送两条相同的查询SQL,也就是没有使用到一级缓存的情形。

测试代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Sql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= getSqlSessionFactory();
//创建两个不同的session
SqlSession session1 = sessionFactory.openSession();
SqlSession session2 = sessionFactory.openSession();
try {
//使用session1去查询id为1的员工对象
EmployeeMapper mapper1 = session1.getMapper(EmployeeMapper.class);
Employee emp01 = mapper1.getEmpById(1);
System.out.println(emp01);

//使用session2去查询id为1的员工对象
EmployeeMapper mapper2 = session2.getMapper(EmployeeMapper.class);
Employee emp02 = mapper2.getEmpById(1);
System.out.println(emp02);

System.out.println(emp01 == emp02);

} finally {
session1.close();
session2.close();
}

运行结果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这是很好理解的,因为一级缓存的默认作用域是sqlSession,所以不同的sqlSession有不同的一级缓存。

2.2.2 sqlSession相同,查询条件不同

这个也很好理解,既然两次数据库操作是不一样的,显然当前一级缓存是没有保存相同的数据,还是会访问数据库。

2.2.3 sqlSession相同,两次查询之间存在增删改操作

在进行了增删改操作之后,数据库中的数据可能会发生改变。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,在第二次查询的时候,必须在此访问数据库获取最新的数据。

测试代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Sql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= getSqlSessionFactory();
SqlSession session = sessionFactory.openSession();
try {
//去查询id为1的员工对象
EmployeeMapper mapper = session.getMapper(EmployeeMapper.class);
Employee emp01 = mapper.getEmpById(1);
System.out.println(emp01);

//两次查询之间存在增删改操作
Employee emp = new Employee(1,"郑楚","1","zhengchu@gmail.com");
mapper.addEmp(emp);
//查询id为1的员工对象
Employee emp02 = mapper.getEmpById(1);
System.out.println(emp02);

System.out.println(emp01 == emp02);

} finally {
session.close();
}

运行结果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2.2.4 sqlSession相同,手动清空一级缓存

测试代码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运行结果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3. 二级缓存

二级缓存需要手动开启和配置,它是基于namespace级别的缓存,在 SqlSession 关闭或提交之后才会生效

我们知道一级缓存的作用为sqlSession,但是当这个会话关闭的时候,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访问数据库进行一些查询等操作。但是使用二级缓存,如果当前namespace下的会话关闭,一级缓存中的数据就会被保存到二级缓存中,因此新的会话查询信息,就可以参照二级缓存中的内容。不同的namesapce查出的数据会放在自己对应的缓存中。另外,底层中缓存数据是用Map集合封装的。

3.1 二级缓存的使用

  1. 开启全局二级缓存配置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2. 在映射器文件EmployeeMapper.xml中配置使用二级缓存。提醒一下:不同的映射器有着不一样的namespace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cache标签里的属性不进行配置,也就是采用默认也是可以的。

cache标签有许多属性,下面讲一下这些属性的作用:

属性说明取值备注
eviction缓存回收策略
1. LRU – 最近最少使用的: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。
2. FIFO – 先进先出: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它们
3. SOFT – 软引用: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。
4. WEAK – 弱引用:更积极地移除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。
默认的是 LRU。-
flushInterval刷新间隔,单位毫秒,默认情况是不设置,也就是没有刷新间隔,缓存仅仅调用语句时刷新正整数超过中整数后缓存失效,不再读取缓存,而是执行SQL取回数据
size引用数目,代表缓存最多可以存储多少个对象,太大容易导致内存溢出正整数,默认取值1024-
readOnly缓存内容是否只读
true:只读缓存;会给所有调用者返回缓存对不能被修改。这提供了很重要的性能优势
false:读写缓存;会返回缓存对象的拷贝(通过序列化)。这会慢一些,但是安全,因此默认是 false。
true/false,默认为false-
type自定义缓存类,要求实现接口org.apache.ibatis.cache.Cache用于自定义的缓存类-
blocking是否使用阻塞性缓存,在读/写时它会加入JNI的锁进行操作true/false,默认为false可保证读/写安全性,但加锁后性能不佳。
  1. readOnly默认是false的,因此需要给涉及到的POJO类实现序列化接口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  2. 测试代码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    24
    Sql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= getSqlSessionFactory();
    //创建两个不同的session
    SqlSession session1 = sessionFactory.openSession();
    SqlSession session2 = sessionFactory.openSession();
    try {
    //使用session1去查询id为1的员工对象
    EmployeeMapper mapper1 = session1.getMapper(EmployeeMapper.class);
    Employee emp01 = mapper1.getEmpById(1);
    System.out.println(emp01);
    //关闭session1
    session1.close();

    //使用session2去查询id为1的员工对象
    //第二次查询是从二级缓存中查询的数据,并没有发送SQL
    EmployeeMapper mapper2 = session2.getMapper(EmployeeMapper.class);
    Employee emp02 = mapper2.getEmpById(1);
    System.out.println(emp02);

    System.out.println(emp01 == emp02);

    } finally {
    //关闭session2
    session2.close();
    }

    运行结果: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从运行结果可以知道,第一次查询时会先查询二级缓存,查询不到数据所以发送SQL语句进行数据库访问。第二次查询还是先查询二级缓存,这次查询到了数据便直接返回输出数据。因为二级缓存会进行对象的克隆(序列化与反序列化),所以两次查询的员工对象是不相等的。

注意:我们上面在进行代码测试测试时,在进行第二次查询之前是先关闭session1会话的,因为二级缓存是在SqlSession 关闭或提交之后才会生效。

3.2 缓存有关设置和属性

  • 全局二级缓存开启和关闭。true为开启,false则为关闭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• select标签中的useCache属性,默认为true。true则使用二级缓存(全局二级缓存得开),false则不使用二级缓存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• 增删改标签中的flushCache属性,默认为true。true则每次增删改会清空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,false则不会清空二级缓存,但是会清空一级缓存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• select标签中的flushCache标签,默认值为false。true则每次查询都清空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,false则不会清空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    4. EhCache整合

    EhCache 第三方缓存框架是一个纯Java的进程内缓存框架,具有快速、精干等特点,是Hibernate中默认的CacheProvider。我们可以使用MyBatis定义得Cache接口来进行自定义扩展。

    4.1 整合步骤

  1. 导入ehcache包,以及整合包,日志包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官方文档即相关包下载

  2. 编写ehcache.xml配置文件,一般情况下直接拿来用即可。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    24
    25
    26
    27
    28
    29
    30
    31
    32
    33
    34
    35
    36
    37
    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
    <ehcache xmlns:xsi="http://www.w3.org/2001/XMLSchema-instance"
    xsi:noNamespaceSchemaLocation="../config/ehcache.xsd">
    <!-- 磁盘保存路径 -->
    <diskStore path="D:\44\ehcache" />

    <defaultCache
    maxElementsInMemory="1"
    maxElementsOnDisk="10000000"
    eternal="false"
    overflowToDisk="true"
    timeToIdleSeconds="120"
    timeToLiveSeconds="120"
   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="120"
   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="LRU">
    </defaultCache>
    </ehcache>

    <!--
    属性说明:
    l diskStore:指定数据在磁盘中的存储位置。
    l defaultCache:当借助CacheManager.add("demoCache")创建Cache时,EhCache便会采用<defalutCache/>指定的的管理策略

    以下属性是必须的:
    l maxElementsInMemory - 在内存中缓存的element的最大数目
    l maxElementsOnDisk - 在磁盘上缓存的element的最大数目,若是0表示无穷大
    l eternal - 设定缓存的elements是否永远不过期。如果为true,则缓存的数据始终有效,如果为false那么还要根据timeToIdleSeconds,timeToLiveSeconds判断
    l overflowToDisk - 设定当内存缓存溢出的时候是否将过期的element缓存到磁盘上

    以下属性是可选的:
    l timeToIdleSeconds - 当缓存在EhCache中的数据前后两次访问的时间超过timeToIdleSeconds的属性取值时,这些数据便会删除,默认值是0,也就是可闲置时间无穷大
    l timeToLiveSeconds - 缓存element的有效生命期,默认是0.,也就是element存活时间无穷大
    diskSpoolBufferSizeMB 这个参数设置DiskStore(磁盘缓存)的缓存区大小.默认是30MB.每个Cache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个缓冲区.
    l diskPersistent - 在VM重启的时候是否启用磁盘保存EhCache中的数据,默认是false。
    l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 - 磁盘缓存的清理线程运行间隔,默认是120秒。每个120s,相应的线程会进行一次EhCache中数据的清理工作
    l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 - 当内存缓存达到最大,有新的element加入的时候, 移除缓存中element的策略。默认是LRU(最近最少使用),可选的有LFU(最不常使用)和FIFO(先进先出)
    -->
  3. 配置cache标签,type中的值为类路径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若想在命名空间中共享相同的缓存配置和实例。可以使用 cache-ref 元素来引用另外一个缓存。

比如我在DepartmentMapper.xml中引用EmployeeMapper.xml相同的第三方缓存,可以进行如下配置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5. 缓存原理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  1. 在二级缓存关闭的状态下,第一次查询id为1的员工数据时,会先访问数据库,然后将查询到的数据放在一级缓存中。当该会话关闭,那么下次查询又会重新访问数据库。
  2. 若二级缓存处于开启状态,新会话会先查询对应表空间的二级缓存是否有要查询的数据,否则访问数据库并将查询到的数据放在一级缓存中,当该会话关闭时则再将该数据拷贝到二级缓存中。该表空间的新会话要查询同样的数据时,将会查询二级缓存并获取数据。
------ 本文结束------